唐山名人网
www.tsvips.com

詹天佑与滦河大铁桥

发表时间:2014-06-03 14:43

詹天佑.jpg


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杰,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敬仰。在清末民初时期,詹天佑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杰,而直到今天,他也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敬仰。这个闻名于世的铁路工程师曾经为我们这片土地修建了一座桥。这座桥就是位于滦县老站村西北的滦河大铁桥,至今仍矗立在宽宽的滦河滩上。作为唐山人,如果不去亲眼看一看滦河大铁桥,感受一下滦河岸边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,实为一种遗憾。


超难度的京张铁路的修建,詹天佑以不用一个外国人、节省大笔工程资金、提前两年完工的成就举世瞩目,但让他声名鹊起的应该是滦河大铁桥的建造。


詹天佑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,多方辗转,直至光绪十四年(1888)才开始了他的铁路生涯。这时他的同学有的已入朝做官,而他为了修铁路、办实业、科技兴国的理想,默默蹲守在基层,坚守在铺路现场,指挥作业,与工友们在铁路工地同甘共苦。

   光绪十九年(1893)正值修建关内铁路滦县至山海关工程,滦河大桥是这项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项目,也是我国铁路在黄河大桥修筑前最长的钢桥。滦河水域水流湍急,时有砾石和漂物急泻而下,打桩困难。但还是有许多国家想兜揽这桩生意,负责这项工程的是英国工程师金达。金达是最早来华从事路矿经营的英国人。光绪四年(1878 年)李鸿章、唐廷枢创办开平矿务局时,金达被聘为总工程师,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工作。后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的介绍,得以拜见李鸿章,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——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龙号机车的制造都与金达联系在一起。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金达受李鸿章聘请,任新设于山海关的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,大规模着手中国铁路建设。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,由英国人cox 负责,但cox 打桩失败。日本、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。由于交工期限将至,金达请詹天佑来解决这一难题。詹天佑分析了他们打桩失败的原因,同时研究了河床地质及水文数据情况,重新设计了一个有顶无底的箱体,采用气压沉箱法,输入压缩空气,将箱体下沉到坚硬层,再灌注混凝土,解决了技术难题。此法在我国建桥铁史上首次采用。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闻知此事,于1894 年选举詹天佑入会,他也是中国工程师入会的第一人。


滦河大铁桥全长665 米,共有17 孔,分为上承式桁架和下承式桁架,桥面的宽度不等,最宽处4.5 米,最窄处3.27米。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《唐山文物》一书中介绍,“滦河大铁桥自建成后,一直为关内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。后在其北侧修建了一座新桥,新桥通车后,老桥曾一度退役。1948 年12 月7 日,国民党军队自东北溃向关内时,为阻截人民解放军追击,炸毁了北侧的新桥,老桥经过抢修后火车复又缓行通过。1949 年新桥修复后又改做公路桥。1973 年5月,经原唐山地区交通局批准,滦县交通局对大桥进行了大修,但终因这座桥服役时间太长而停止使用。”在滦河岸边还可见1949 年修建新桥的纪念碑,上写:“北宁路全线补休竣工滦河大桥落成纪念”。但现在这座新桥已经拆毁,只留下了残存的桥墩在滦河水中若隐若现。老桥和新桥之间又架起一座现代化的铁路桥,和谐号动车在上边疾驰而过……时间不会为谁停留,但总有些不朽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。


分享到:
首  页          名人会馆         头  条       大事记         名人故事          名人过客         展  厅         关于我们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4012744号  未经授权,其它网站不得转载和引用您若对网站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电话:18633378515  联系人:华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