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士珍发表时间:2014-06-15 13:43 袁士珍(1901-1981)遵化市新店子镇君子口村人。中共党员,初小文化,全国造林模范。 袁士珍从青少年时起,就特别喜欢树,他家宅院周围被他载满了各种树。后来又到荒山上植树,一干就是几十年。 1940年,袁士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更加积极,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抗日斗争和造林治山的活动中。1944年袁士珍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,他为了动员群众植树造林,从前几年已栽活的树上砍下许多枝柴,堆在村头向乡亲们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,让群众看到了植树造林带来的实惠。 从1944年到1949年,全村共植树20多万棵,使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。 1950年10月袁士珍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劳动模范”称号,当年他又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,成了“全国造林模范”,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接见全体代表,使他又一次受到极大鼓舞。随之,他又苦心钻研,引水上山,使240多亩梯田、果树实现了粮果双丰收。 1966年春天,一行七架直升飞机从巍巍长城上空,飞进莽莽燕山,直朝“当代愚公之乡”——遵化市沙石峪村飞去。飞机驶过遵(化)唐(山)公路上空时,坐在机舱右侧的周恩来总理,俯身望着机翼下一座座长满苍松翠柏的山峰,满面笑容地对身边的同志说:“这是什么地方 ?绿化得不错呀!“身边的一位同志说:“这是遵化君子口村,是全国造林模范袁士珍的家乡。”周总理满意地点点头。 70年代,袁士珍人老了,但心不老,提出了君子口要实现四个40万的规划。即:粮食总产达到40万斤、林木果树达到40万株、年产果品达到40万斤、年产枝柴40万斤。为了实现这个设想,他坚持拄着拐杖上山下地,到果园去实地查看情况,帮助村干部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经过几年努力,进入80年代,这四个40万的规划基本实现。 袁士珍历任遵化县党代会、人代会代表。1981年7月11日,因病逝世,享年80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