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卫平发表时间:2014-04-22 22:04 蒋卫平,(1882-1910)原名蒋文庆,一名蒋健,号大同,因敬仰戊戌变法慷慨就义的谭嗣同,自号“慕谭”。河北滦县泡石淀乡蒋庄村人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。 1905年,18岁的蒋卫平考入永平府中学堂,并在此结识了同年入学的李大钊。共同的志向,远大的抱负,使得二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。因目睹国势衰危,乃弃文就武,转学保定陆军速成学校。蒋入学以后,“成绩斐然,同校五百人无出其右”,深得督办冯国璋赏识。故在抗议美国限制和虐待华侨的抵制美货运动中,蒋卫平成为学界代表;在清廷外务部移文学校要求逮捕蒋卫平时,冯国璋冒险密令蒋去东北投奔盛京将军赵尔巽。 1907年蒋卫平与商震、陈明侯秘密加入宋教仁、吴禄贞等人创办的同盟会辽东支部,在辽阳创办了“奉天陆军小学”、在奉天创办了“奉天商业专门学校”,被誉为“关东三杰”。他们在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,秘密宣传革命思想,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军。其弟子学生中,不乏民国时期的声名显赫人物。 清末,帝俄侵夺中国领土。蒋卫平为参加抗俄斗争,自学俄语。1908年春,蒋卫平到瑷珲、黑河一带考察,正在绘制边界山川地形图时,突被沙俄警察抓走,以间谍罪投入西伯利亚监狱。在狱中,蒋卫平向中国难友讲解国事,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和罪恶活动,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,并辅导他们学习文化、练武强身。由于他文武全才,深受大家的尊敬,难友们称他是“东方圣人”。 1909年4月,蒋卫平获释后,奔赴长春,与商震、徐竹平等人创办了《长春日报》,以通俗易懂的文章、活泼流畅的风格,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,尤其是在号召国人保卫国权、抗御外侮、抵制日、俄侵略方面,发挥了巨大作用,从而成为“吉林地方新闻宣传战线上反帝斗争的一个重大据点”。 1910年黑河道台宋小濂正与俄方交涉四十八旗屯与红梦河金矿归属事宜,苦于缺少谈判人才,得知蒋卫平到来后,乃请其协助办理外交事务。激于爱国热情,蒋卫平慨然应允,担任中方主要代表。在中俄交涉中,由于他事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故占尽上风;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戈毕莎尔认出蒋卫平是“东方圣人”,认为若不除之,后患无穷,遂在他赴俄谈判归国登船时,密令士兵开枪杀害了蒋卫平,时间为8月5日。年仅28岁。 蒋卫平惨遭杀害的消息,传到北洋法政专门学堂,正在那里读书的李大钊极为悲痛,他怀着哀惋的心情,蘸泪写就《哭蒋卫平》诗两首: 国殇满地都堪哭,泪眼乾坤涕未收。 半世英灵沉漠北,经年骸骨冷江头。 辽东化鹤归来日,燕市屠牛漂泊秋。 万里招魂竟何处,断肠风雨上高楼。 龙沙旧是伤心地,凭吊经秋只劫灰。 我入平山迟一步,君征绝塞未曾回。 玉门魂返关山黑,华表入归猿鹤哀。 千载胥灵应有恨,不教胡马度江来。 1913年6月,激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与对封建主义、帝国主义的妥协,李大钊又写了《题蒋卫平遗像》一诗,其文为: 斯人气尚雄,江流自千古。 碧血几春花,零泪一抔土。 不闻叱咤声,但听呜咽水。 夜夜空江头,似有蛟龙起。 这既是深切的缅怀悼念,又蕴涵了无比的钦仰与告慰。此年冬天,李大钊负笈东渡日本求学,为挽救国家与民族危亡而坚决奋斗,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