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玉祥发表时间:2015-09-24 09:11 冯玉祥(1882.11.6—1948.9.1),原名冯基善,字焕章,原籍安徽巢县(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)人,寄籍河北保定。中华民国时期著名大军阀、军事家、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,蒋介石为政治目的而拜的诸多结拜兄弟之一。 1897年从军,滦州起义领导人之一。时任第二十八镇八十标三营管带(营长)。起义通电发表后,冯玉祥被解职押送回家,在北京被亲友保释。后于1912年再入伍,历任营长、旅长、师长、内政部部长、国民军总司令、河南省政府主席、行政院副院长、军政部部长、内政部部长、第三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、国民党中央执委、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。1917年讨伐张勋复辟;1924年举行北京政变,拘禁民国大总统、当年屠杀滦州起义志士的凶手曹锟;1933年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;1946年夏,与李济深、王葆真3人共同签署反蒋“约言”,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1948年1月1日民革成立,当选为政治委员会主席,1月8日被国民党开除。后在美国发表反对内战演说,反响强烈。同年8月下旬乘轮船绕道苏联回国,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,归葬泰山。时年66岁。 冯玉祥对滦州起义有三大贡献: 一是与王金铭、施从云等6人在1910年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,由少数革命派官兵参加发展到该镇大部分官兵入会,以读书研武为号召,“传播革命思想,密图举事”。对滦州起义前的宣传酝酿、串联组织起了很大作用。 二是1911年12月31日王金铭亲赴秦皇岛海阳镇,鉴于北方形势一天天恶化,革命派有被保皇派全部消灭的危险,所以主张即刻动手。商定冯玉祥在海阳负责与烟台登陆民军联系,王金铭等在滦州策动,再密告东北商震、朱霁青等,合功津、京。“滦州起义,终于是时。” 三是1911年12月30日,王金铭、施从云、冯玉祥等6人署名发表《滦州起义宣言》通电全国,是中国北方反清起义建立共和的第一声。 滦州起义失败后,冯玉祥作为起义中一位幸存者,特把滦州起义的思想与志向概括为“滦州精神”,坚持不懈地加以贯彻与弘扬。他说:所谓“滦州精神”,就是指“为革命而死,为国家民族而死,虽死犹生”的精神。 |